美到了!是孝感雕花剪纸制作的婚书啊
今年3月,71岁的池福新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。但对他来说,比个人荣誉更珍贵的,是女儿池泉接过了他手中的刻刀,成为孝感雕花剪纸的市级传承人。
“学习这门技艺,急不得。”池老笑着说,脸上洋溢着匠人的从容,“恒心和耐心最为重要。有时候创作一幅大作品,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,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。但当看到一张平淡无奇的红纸最终变成有生命力的艺术品,那种成就感无可比拟。”
“父亲刻纸时,仿佛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他和那张纸。后来我也拿起刻刀,才真切体会到他所说的‘心静’和‘成就感’。这是血脉与技艺的双重传承。”池泉说道。
“过去,雕花剪纸是‘女红’,是女子用来刺绣的底样,给公婆做鞋样,给丈夫绣荷包,给孩子做肚兜,它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,本身蕴含着深厚的‘孝’文化。”池泉拿起一幅作品,话锋一转,“但如今,不能让它仅停留在过去。”
她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他们的创新成果:“我们让剪纸与廉政文化、孝文化深度融合。看,这是我们创作的‘梅兰竹菊’四君子系列,象征清廉高洁;这边是古代清官和现代先进人物事迹的剪纸;我们甚至用剪纸表现法律条文,比如这个‘警钟’作品,寓意警钟长鸣。”
“除了传统的小喜字、小福字摆件,我们最近推出的‘剪纸婚书’特别受欢迎!”池泉拿出一幅装裱精美的卷轴作品展示给记者,“这不仅是一幅剪纸,更是一份可签名的婚书,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婚恋仪式完美结合。”
“我们把剪纸婚书裱在卷轴上,像一幅书法作品,可挂在新房里。婚书上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,‘写’有爱情宣言,新郎新娘能在上面郑重签名。”
“传承不能固步自封。”思维活跃的池泉表示,“我们要在传统构图和元素基础上,融入符合现代年轻人审美的设计。”他们采取双线并行的实践方式:线下,坚持让剪纸“进学校、进社区”,开展手工课培养兴趣;线上,则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。
“我们现在开了网店,售卖一些文创产品。更重要的是开展线上教学,无论人们身在何处,只要感兴趣,就能在家跟着学、跟着刻。非遗传承也要跟上时代步伐。”池泉说道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当过反贪污贿赂局局长、市纪委副书记等职,“内鬼”柯伟不信组织信关系,结交“政治骗子”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逛完鹰角的集成映射展,我才发现《明日方舟》不是个单机游戏/
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逛完鹰角的集成映射展,我才发现《明日方舟》不是个单...
TTS王牌答题哄学计划:大包大揽你的9-12月!!!哄你学、陪你学、直到上岸!!
新东方启动《视界》第二季,发布新书《走向世界的孩子》,解码国际教育多元成长路径
不是娃离不开我们,是我们没准备好放手,开学季,别让分离焦虑先开学!这样做,娃不哭妈不愁